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三章 席卷黔东南(六) (第6/8页)
1935年9月9日,**、聂荣臻占领甘肃哈达铺后,从缴获的报纸上才知道陕北有红军根据地的。二是遵义会议后的土城战役没有打好,红军被迫选择西渡赤水。为了摆脱敌人的围追,开始了四渡赤水,以后就向滇黔边境运动了,多跑了许多路,虽然把敌人拖瘦了,但是也把本来损失就大的中央红军拖的人数更少了。直到抢渡大渡河成功,才算是摆脱了敌人的追击。然而等着英勇善战的中央红军的,却是生命禁区雪山草地和张国焘的仗势欺人,那真是雪上加霜。最后,从于都出发的86000中央红军主力到陕北时只余下几千人。 要是自己能想法告诉**、周副主席、朱总司令陕北有根据地,那岂不是和中革军委北上抗日的口号相符?如果再能协助红军主力击败川军,沿四川直接向陕北进军,岂不是可以大大缩短长征进程,挽救多少红军战士的生命?如果真能实现,无论自己是什么结局,都不枉穿越一次啊。 但是怎么说、什么时候说,就需要认真把握了。 很明显,如果自己再编造说是参加红军以前就听说的,不但可信度不高,而且容易引起怀疑,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但是,假如是从缴获敌人文件和报纸上得到的信息,显然就没有问题了。小水、溪口战斗结束时,从缴获章亮基和陶广等人随身携带的文件中没有发现这方面的信息,说明当时确实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看来只有从中央军高级军官身上下功夫了,他们应该有这方面的文件,至少是清楚的。只要一审问,估计就万事大吉了。 刘建立怎么也想不到,就这一会儿功夫,刘一民脑子里已是千转百回,生发了这许多惊天念头。 看刘一民陷入深思,刘建立也不说话,站在一边看刘一民发呆。边看边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