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七九章 鲁中战役(二) (第2/7页)
县城跟别的县城不一样,白浪河自南向北穿城而过,将潍城一分为二,成为双城。 白浪河西的潍城叫西城,也叫城里。汉代创建北海郡时,筑的是土城,崇祯12年改建为石城,地势中高周低,呈龟甲状。城垣周长九里,城墙平均高3.7丈,厚2.6丈,上有二十八处炮台,一千六百处垛口。城内街道以大十字口为中间,有大小街巷四十八条。全城建有四座城门,即北门望海门,南门稳固门,东门朝阳门,西门迎恩门,城门上均建有谯楼,用以望远。城四角均建有角楼和瓮城,城外还建有与城墙等高的孤立炮台,有地道与城内相通。这个时候,东门城楼已被拆除,上面立有四面哥特式标准钟,报时时声震数里。 白浪河西的潍城叫东关坞,清咸丰十一年动工,同治五年竣工,用三合土夯造,类似蛇皮,与西城的龟背状,巧妙地形成了“龟蛇相依”城市布局。东关城内街巷繁多,有九街十八巷之说,是潍县的商业贸易中心。 潍县城不但城墙高而宽厚,还修有宽两丈、深五尺的护城河,是一座典型的易守难攻的堡垒。明崇祯15年,清军万余步兵、三千骑兵,动用红衣大炮轮番轰炸,架起几百架云梯攻城,结果被县令周亮工率领阖城军民拼死击退。此后如捻军起义、清末民初军阀混战等,攻城者屡次兵临城下,皆因潍城易守难攻、坚不可摧而无一次破城而入。于是有了“潍县石城可抵十万雄兵”的美誉。 历史上1948年许世友、谭震林率领山东兵团发动潍县战役时,动用了54个团和800多门火炮,利用潍县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