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一0章 挥师东进(一) (第6/7页)
。再说,教导师在冀南经营这一个月,和冀南人民已经建立了感情,实在舍不得走。而且,罗政委已经下令将冀中的各路势力整编成四个警备团,抽调的干部都是教导师各部的骨干,不用多长时间,就可以带出四个硬邦邦的骨干团。 刘一民拍拍吴征的肩膀,告诉他主席这样划分,目光长远,考虑的就是部队规模越来越大,吃饭穿衣是大问题,时间长了,单靠陕西根据地是供养不起的。129师在晋东南山区,便于打游击是真的,但那地方人少、地少,粮食产量低,养不了那么大规模的部队。115师的晋察冀也是这种情况,120师的晋绥地区情况也差不多。万一将来蒋委员长不发军饷了,日军再封锁包围,那八路军的苦日子就来了。主席这是要把冀中、冀南作为我军的粮仓和兵源基地,等于是给各战略集团下了责任书。主席这是高度信任我们,逼我们下决心东进山东,到山东去与日军争短长。当然,鲁西与冀南毗邻,一旦日军大规模扫荡,两个区还是要统一指挥、并肩作战的。至于抽调到四个警备团的干部,等129师部队到后,全部抽回,作为我军的四个团的干部架子,随师部行动,到山东后补齐兵员。 罗荣桓和曾中生不但是老红军,也是我军的创始人之一,见刘一民如此理解主席的电令,心里都是高兴的很。罗荣桓当即指示蔡中,把师长的原话整理出来,上报中央、总部,并以刘、罗名义给主席发报,坚决执行东进山东的战略决策,请中央速令115师、129师派部队到冀中、冀南接防并接受整编部队的新兵和武器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