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八四章 第一枪 (第5/11页)
还有人保持一丝清醒的话,那么他必将成为日本人眼中的绊脚石。 现在,日本人的目光饿狼一样,紧紧地盯住了华北。 该来的总是要来的。 日军继挑起华北事变后,没有停步,一方面加进拉拢分化宋哲元冀察政府,一方面积极备战。备战主角就是华北驻屯军。 到了1936年,日军少壮军官发动“二二六事件”,虽然很快被镇压下去了,但后果非常严重,它是日本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个事件一是诱发了日军的“肃军”运动,二是导致了广田毅内阁上台。广田毅干了两件事,一是在军部威迫下,恢复了已经废止的军部大臣现役制,二是与德国签订了“德日共同防共协定”。虽然这个协定是日本驻德武官大岛浩少将背着政府搞的,等外务省知道已经过去半年多了。历史上,战后作为文官的广田毅之所以被列为甲级战犯处以绞刑,就是因为他干的这两场事情的后果就是战争。“从二二六事件”开始,政党政治彻底退出日本政治舞台,政府沦为军部的一件工具。军部带领日本全力以赴冲上了侵略战争的不归路。 华北驻屯军,原来叫“清国驻屯军”,因司令部设在天津海光寺,又叫天津驻屯军,是日本在义和团起义后根据,在中国的驻军。兵营分别设在海光寺和北平东交民巷,兵力部署于北京、天津、塘沽、秦皇岛、山海关等地。这支部队在平津地区干了许多坏事,济南惨案、华北事变都有他们的黑手留下的印迹。 1936年4月17日,日本内阁悍然决定向华北增兵,将华北驻屯军原来的1700余人增至5700余人。据上海调查,日军实际增兵人数超过1.4万人。裕仁天皇亲自任命原第一师团师团长田代皖一郎中将为司令官,桥本群少将为参谋长,河边正三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