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八四章 第一枪 (第3/11页)
当然后来这些参谋都成了日军的主官,没有成为主官的也在努力成为主官。 日本人请的陆军大学导师是德国人梅克尔少校,招收的学员都是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服役2年以上、年龄28岁以下的步兵和骑兵少尉、30岁以下的炮兵和工兵中尉。这个招生方法和体制有三大隐患,一是梅克尔只是一个战术专家,自己本身就读不懂克劳塞维茨的,虽然他的战术课很成功,从地图到沙盘到现场,都可圈可点。但那也只是培养了一批团级水平的指挥官,导致日军单场战斗可以打得漂亮,遇到国家级战争必输无疑。二是招收的学生都是从陆军小学、陆军中学、陆军士官学校一路考上来的学生,只有他们才能在陆军大学10%的录取率中胜出。不过,这些学生从小就是在军队环境里长大,不了解社会,也不懂政治,学的是打仗,会的也是打仗,一旦他们走上领导岗位,又没有力量能制约他们的时候,他们能干出什么事情,那是可想而知的。三是陆军大学没有辎重科目,这就形成了后世日军不重后勤辎重、军纪败坏的恶果。 陆军大学校1882年建校,1883年开始招生,1885年开始有毕业生。开始的十几届每届只有10人左右,到1899年第13期(由于甲午战争停校两年)开始,才稳定到每届40名左右,到1909年第21期开始,增加到50人左右。以后一直到1941年第54期,毕业生规模才开始扩大起来,1945年最后一期第60期达到120名,之前的第59期是199名。就是说,60年中只有3000左右毕业生,平均每年只有50人左右能当参谋。而日军又规定了只有陆大毕业才能当参谋,这就形成了日本陆军中枢首脑全部是参谋出身的特有现象,因为只有参谋才能爬上去。 在外国人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