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二二章 不一样的南京保卫战(二) (第4/7页)
但南京系我国首都,先总理陵寝所在,万不能就此仓皇撤退。务必在南京城下再歼敌一部,方可撤退。否则,无以对国人,无以对先总理在天之灵。” 张治中无奈,征询各部意见,不料许多部队纷纷请战,有的甚至提出与南京共存亡。张治中心想,怎么都是榆木疙瘩脑袋呢?为什么就不明白**那一套战法呢?与南京共存忙岂不是正中日军下怀么? 虽然道理是那样,但张治中还是按照蒋介石的电报的意思调整部署,将主力撤过江,留一部分部队在南京与敌稍作周旋,然后再行撤离。 南京城此时已是一座空城,市民和工厂早已撤退,只剩下留守部队。张治中调整部署后,各部队连夜行动,迅速过江撤退。由于提前在浦口搭建了浮桥,加上轮船,部队撤离的井井有条。 主力撤退后,张治中连夜视察了留守南京的戴之奇103师的通济门、武定门、光华门、中山门阵地,接着又视察了霍守义112师和平门、玄武门、太平门阵地,勉励他们奋勇杀敌,务必在南京城内与敌巷战一天,待88师、87师痛击敌敌六师团先头部队得手后,与坚守紫金山的教导总队二旅三团一起撤退。 三个人又认真研究了守城巷战战术,张治中要求部队坚决不与敌死拼,而是牢牢守住一个“缠”字,大打刘一民所说的城市游击战,充分利用南京城坚固的房屋、工事、供水管道,与敌缠斗。原则是积极主动出击,让敌人进了南京城后,到处挨打,摸不清我军虚实,不敢快速前进。只要坚守到晚上,等88师、87师撤退后就可迅速撤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