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一六章 挥师东进(七) (第5/8页)
前景都充满了迷惘,要不然,韩复渠之流不会逃跑,许多汉jianian也不会去当汉jianian了。只有八路军,这支从井冈山上走下来,在湘江边浴火重生的部队,才对抗战必胜充满信心。特别是连战连捷的教导师,干部战士从心理上都蔑视鬼子,士气自然高涨。 发完电报后,刘一民一身轻松,带着李小帅、黄文虎去了海源阁藏书楼。 海源阁与常熟瞿氏的铁琴铜剑楼、归安陆氏的百百宋楼、钱塘丁氏的八千卷楼,并有晚清四大藏书家之称。 海源阁藏书楼位于聊城万寿观街路北杨氏宅院中,是晚清江南河道总督杨以增所建,藏书主要来自汪士钟艺芸书舍等江南藏书名家和清怡王府乐善堂秘藏,以宋版、、为镇库之宝。海源阁另有宋元画作和古玩,仅端砚就收藏有200多方。 进海源阁藏书楼前,刘一民就已经知道这海源阁早已名存实亡。历史记载,民国时期,由于聊城屡经战乱,驻军把海源阁当司令部,士兵把珍本藏书当枕头、褥子用,甚至用书烧火做饭,更不用说那些偷书卖书的事情了。到1931年的时候,海源阁已经空空如也了。这次来这里,也不过是凭吊一番,为那些先人费尽心血保存下来的宋元珍本叹息几声。 果然,进到海源阁后,几进院子都空空荡荡的,看上去说不出的凄凉。走到海源阁珍藏宋元珍本的二楼上时,刘一民发现有人和自己一样,在叹息连连。 只扫了一眼,刘一民就知道是晶晶这丫头,刚想转身走,就听晶晶低声说到:“同是爱书人,何不稍留片刻?” 刘一民只好说到:“我们来晚了,可惜了。” 晶晶的眼睛看向窗外,幽幽一叹:“战乱时期,人命如草,那些书不会说不会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