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4章 明君之姿 (第4/4页)
下朝以后,赵佶送了向太后回宫,迫不及待地找到傅斯年,展示了今天的成果: “哈哈哈,年哥儿你是没见,章相公那嘴张的,能扔进去俩蒸饼!朝臣们更是交口称颂,你这主意出的好,一下就把他们全震住了!” 傅斯年谦虚地表示:同样是示恩,也看临场发挥,官家拿捏得好也是主要原因。 赵佶越看傅斯年越觉得贴心,唏嘘道:“从夺嫡到稳定朝纲,竟全赖你独自谋划,你对我而言,一人抵得上满朝文武。他们都论功行赏了,你这位最大的功臣却还籍籍无名。说说吧,你想当个什么官?要不然年哥儿你用用功,参加下一次科举?我想想办法,让考官照顾照顾你!” 傅斯年一阵无奈,这不是当着和尚骂秃驴吗? 先不说才学,就我那两笔字儿,试卷不得让人摘出来呀? 要说考试的内容,傅斯年自己不行可以找地府帮忙,那么多古往今来的状元,找几个人参谋一下,中个进士还不跟玩似的? 但古代科举却有一条规定,字写得不好,连考试的资格都没有。 虽然宋代已经施行了誊抄制和糊名制,但在抄写的过程中,官吏还是可以上报字迹潦草的试卷,由考官予以剔除。 赵佶同学,你从我一个现代人这就不能学点好吗? 这怼人和凡尔赛,你是怎么无师自通的呢? 只能无奈地道:“科举的事就算了,等我先练练字再说吧!臣愿习练武艺,为官家征战边疆!”王北刁的昏君补考,从北宋开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