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君补考,从北宋开始_第140章 不省心的大文豪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0章 不省心的大文豪 (第1/4页)

    和李白分别后,傅斯年继续寻找下一个救助对象——孟浩然。

    在傅斯年心中,这一波著名诗人里头,就属孟浩然和杜甫需要特别关注。

    都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生那都是有起有落。

    但这二位属于是起落落落……

    杜甫现在岁数还小,他父亲也还健在,目前正处于人生中比较幸福的阶段,暂时不用傅斯年管。

    而孟浩然,就多少有点开始走下坡路了。

    作为孟子的第33世孙,孟浩然出生在一个殷实的家庭,这也为他受到良好的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

    无奈青年时期的孟浩然特立独行,明明拿了个主角的开局,却偏偏要往反面教材里混。

    十八岁的他第一次参加县试,就一举夺魁,妥妥的黄金开局。

    正常人就应该在科举的道路上高歌猛进,最后金榜题名,以孟浩然当时的基础,似乎中个进士不在话下。

    然后剧情就开始跑偏了。

    孟浩然做出了放弃仕途的决定,跑去当隐士了。

    家里人不管怎么劝说,他都不想回头,最终老父亲还是心疼儿子,按月给他打生活费,使孟浩然过了一段十分惬意的生活。

    那首著名的《春晓》就诞生在这个时期。

    可真是无忧无虑睡到天明,醒来静听雨打风吹,坐看花开花落。

    家里人以为他纠结一段时间以后,自己就会想通的,没想到他作了个更大的妖。

    22岁的孟浩然再次给了老父亲当头一棒,居然要娶一位名叫韩襄客的歌妓。

    作为书香门第、亚圣后裔,他父亲怎么可能同意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