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3章 形势忽变 (第1/4页)
就在西夏军的副将呐喊之际,有两骑先后向他冲来。 当先的傅斯年挥舞着兵器想要干掉西夏副将,而晋王则紧随其后,大声提醒着: “小心,不要硬接,他力大!” 自己则是奋力打马,想截住傅斯年。 但副将并没有及时做出应对,面对打马而来的傅斯年,只来得及横枪格挡。 傅斯年那还有什么客气的,卯足力气兜头砸下,只听咔嚓一声,枪杆受不住大力,从中间断裂。 趋势不减,大枪正中西夏副将头部,颈骨承受不住,当即折断。 晋王在后面看到的画面就是:副将的头颅犹如被砸进胸腔半寸,整个人都僵直了半息,而后栽落马下。 被傅斯年这么一打岔,副将没来得及组织更多人手,大概只聚拢了百多骑而已。 宋军骑兵体力和马力都比西夏军好些,只几个来回,就冲散了西夏方面刚刚组织起来的队伍。 一边是仓促抵抗,一边是互相配合,高下立判,西夏军彻底溃散。 古代对强军有个标准,伤亡超过三成而不溃散,是为一等强兵。 冷兵器对战,大多数情况下打的都是士气,之所以有那么多以少胜多的案例,并不是因为人少的那一方真能以一当十。 而是经过初期的接触,人多那一方士气下降,打着打着就有逃跑的,自乱阵脚。 对于人多溃败那一方,与其说是被少数精锐打败,不如说是在逃跑中被追杀而败。 今天宋夏之间的对战也是如此,傅斯年抓住了敌方的弱点,在西夏兵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