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6章 汝州官窑 (第2/4页)
一路晓行夜宿,很快几人就到达了汝州。 到了地头,对知州还是要打个招呼的,一些工作也需要他配合。 说起汝州知州这个头衔巧得很,苏轼在一路贬官的道路上,也担任过这个职位。 如今的知州姓宋,傅斯年没听说过他的名字。 汝州是下郡,他这个知州前面还带了“权知”二字,也就是代理的意思。 所以宋知州的官职五品下,名义上与傅斯年同级。 虽然宋朝是文官比武官高半级,但汝州距东京不远,这位宋知州许是消息灵通,居然听说过傅斯年的名号。 对他高规格接待,那是笑脸相迎,一点没摆文官的架子。 接风宴上,宋知州客客气气地敬酒道: “傅制使,此次您身负上命而来,有用得到我之处,请尽管开口!但有差遣,绝不推辞!” “制使远道而来,无以为敬,先干了这杯,请!” 傅斯年拱手谢过,陪着宋知州一饮而尽。 接着客气道:“知州相公有心!我此次前来,是替官家督办产业,确实需要相公配合。” “听闻本地盛产瓷器,汝窑中有一种上品,名为‘青花瓷’。官家见了甚是喜爱,遣我来此设置官窑,还请相公说明情况,我也好择优入手。” 宋知州一听,心里顿时叫苦:这可不是动了他的根苗? 汝州地薄人稀,实在没有什么别的产出,就瓷器还比较有名。 本地的财政收入,有很大一部分是依赖商税,而商税的大头就在这瓷器上。 心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