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31章反击的开始 (第1/4页)
江洋跟叶文静谈了条件。 确切的说,是让叶文静代替新特区,向老、缅、泰三个国家提出条件。 把新特区从太平洋对岸订购的材料、机械、设备等,用于合资三国国有企业。 如啤酒厂,服装厂,印花厂,炼钢厂等。 国家持股70,新特区持股30。 建厂所有费用由新特区出,前三年的市场销售权交给新特区,由新特区满足工厂的运营,营销和开支。 三年后,新特区退出,把股份归还三个国家。 而新特区之所以如此大手笔,其条件和目的只有一个:货币的印刷权和发行权。 当美國在货币上对准新特区下刀子的那一刻,江洋就有了一个大胆的念头。 自己印钱。 对于新特区商贸圈的未来结算系统,用哪个国家的货币都有可能出现争执和异议。 既然如此,那就干脆自己印刷货币。 为此,江洋还特意咨询了于欣。 作为熟悉华、美、国际以及联国相关律法构建体系的于欣,很快就告诉江洋。 行不通。 新特区毕竟只是金三角三国特批的「区」而已。 尽管拥有自己独立的法务,税收,***等,但这些主要都是为了三国逃避实际责任,以及想要坐享其成催化的结果罢了。 经济特区也是区,哪怕拥有独立的行政,甚至比行政特区还要特别的「特别」行政区,也绝不能凌驾于周边三国之上,或者是影响周边国家的结算系统。 而从法务的角度说,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以「国家」为前提,这是必要条件。 否则,不仅国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