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夜阳鸟 第197节 (第4/8页)
亲的戚姓,往上数和戚沨家族有些亲缘关系,只是并不亲近,超过三代,算是远亲。 其实这种现象在许多小地方并不少见,有的村子整村都是亲戚,有的小镇随便拿出一个当地大姓,往上数几代都在同一本族谱上。 因为这点和案件八竿子打不着的发现,戚沨还特意给身在老家的父母去了一通电话,她自己也想起老家的一些传闻。 家族村委会早就有人说,上一代培养出一个文化人,既是作协骨干,又出过许多文学著作,可惜是女人,还不随戚姓,不能写在族谱上。 村里早有人去做过工作,让她把姓氏改回来,不仅能上族谱,还能得到许多优待。 结果安闲完全不当回事,对村里许诺的优待也毫不眼馋,说自己现在生活挺好,将来会更好。 据戚沨父母说,这个安闲从小就和别人不一样,反骨、辍学,喜欢折腾,年纪小小就跑了出去,认识些不三不四的小氓流,还以此为荣。 村里对安闲的观感一向很糟,老人们提起来就摇头撇嘴,后来逐渐有了新的看法还是因为安闲以本名在几本著名的文学杂志上发表了文章。 虽说安闲小小年纪就逃离家乡,却无法从精神上摆脱乡愁。哪怕家乡再不好,哪怕她去了更适合拘束生活更舒适的城市,仍会不免勾起成长经历。 安闲的文章里多次提到出生的村子,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对景色描写都是正面的,对人文和封建思想的描述都是负面的,很快就引起一些传统派的反对,以及一些改革派的呼声。 就这样,安闲在村子里出了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