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左_第117章 军备发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7章 军备发展 (第4/5页)

弹的。

    结果测试了之后发现,就和八路军用的边区造一样,威力太差。很多时候,果然一炸就是两瓣,根本无法伤敌。

    最终,集思广益,反复试验,大家一致认定,陶罐最好。

    首先陶罐很脆,一炸就会形成无数的碎片。

    其次陶罐的装药可以多一些,这样增加了威力。

    再者陶罐的成本也不高,工匠们自己弄了个窑就能烧制出来。

    毕竟不是为了制作瓷器,对陶罐的品质没什么要求。只要保证大小和方便投掷,其余的问题都可以省略。

    炸药包也是用的黑火药,不能和后世的相比,最起码甭指望这玩意儿能炸开城墙。

    但二十斤、三十斤装药的炸药包,对生物的杀伤力依旧十分可观。

    目前后营使用的炸药包,分为两种。

    一种是近距离引爆的,需要用明火点燃引信;还有一种是可以埋设在土里,远距离引爆。

    远距离引爆,采用的办法是绳索拉拽,引燃靠的则是雷酸汞。

    左梦庚在这上面,稍微大方了一些。

    具体的做法是在炸药包上装了一个小木盒,里面有机关。平时机关里的撞锤卡好,处于待击发状态。

    当拉动绳索时,卡住撞针的机括就会打开,令撞锤弹出,敲在火帽上,从而引燃火药。

    当然了,地雷这种好东西,左梦庚也不会不弄。

    明代的地雷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并且大规模应用于战场上。

    在无法对地雷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提升情况下,左梦庚放手让工匠们制作,交由总后大队和步兵大队摸索布雷的方法。

    至此,后营的武器装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