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8章 根源 (第4/5页)
”的质疑,孙承宗不得不动用还未成型的军队,草草地发动一次攻势,希望能够缓解天下悠悠之口。 这就是导致孙承宗下台的柳河之败。 其实柳河之败的结果,对明朝来说并未到伤筋动骨的程度,辽东的态度也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 孙承宗的战略如果持续下去,后金依旧找不到任何的出路。 但这场败仗让孙承宗下台了,他制定的十面围困的战略,也由于阉党的为反对而反对彻底流产。 不但如此,阉党更是将手伸向了辽东。 结果袁崇焕和王之臣督抚不和,重现了当初熊廷弼和王化贞的情形。 袁崇焕怒而辞职,本来好好的辽东局势一泻千里,再无挽回的余地。 同时随着朝中东林党的溃败,天津巡抚李邦华、登莱巡抚袁可立也不得不下台。 没有了袁可立的全力支持,毛文龙也就成为了无根浮萍。不但没有守住辽东半岛,也只能坐视朝鲜被后金逼降。 他自己只能带着残兵败将困守孤岛,完全失去了对后金的牵制作用。 可以说,到了这个时候,毛文龙在军事上已经到了尽头。 后世那些认为困守皮岛的毛文龙能牵制后金的人,就和常凯申觉着卫立煌只要带领沈阳的国军西进、就能解锦州之围甚至战胜我军一样,全都是想当然罢了。 在许多人的眼中,双方的军事实力对比,就是数字那么简单。 好像有十万大军,就能发挥出十万大军的实力。 完全不考虑战斗力的。 毛文龙要是真的能够牵制后金,还需要看着后金逼降朝鲜,又丢了辽东半岛? 还不是因为打不过。 崇祯元年,各地明军因为欠饷哗变,源头就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