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科举出仕(士) 第50节 (第7/7页)
这个时代的各类公文,因此对这篇判书公文尚能说是信手拈来。 判书,与其他类公文相比,要格外注重用词严瑾准确。于是黎池先打了一篇草稿,然后一字一词地推敲,力求遣词造句完美。 傍晚,报时的士兵在考场内走动报时的时候,黎池已经将作答完毕且再三检查过的杂宗场试卷,小心叠好放进考篮里了。 …… 杂宗场,说是考三天,但其实大多考生都只用两天来作答,腾挪出来的一天时间都拿来作答策问。 因为许多考生觉得,策问场的时间比较紧迫,三天时间写三篇策问,还是有些不容易的。 但这些考生是不包括黎池的。 这次会试,黎池花了一天时间作答完杂宗场,两天时间作答完经义场。 不同于这个时代的其他考生,黎池是经历过‘魔鬼答题速度‘磨炼的。中学和大学时期的各种大考小考,后来国考、遴选考,都对答题速度有很高的要求。 那些考试,黎池都闯过来了。他已经习惯一旦开始做题,脑子就极速运转,做题速度快也是自然的。 而且,黎池还有一副好记性,只要是他有意识认真记忆了的,就很难忘记。而杂宗场和经义场,很大程度上考的是知识记忆能力,这正是黎池擅长的。 所以,黎池的作答速度这么快,也就不奇怪了。 答完杂宗场和经义场之后,黎池就竭力压制自己的作答速度,用一整天的时间去推敲策问的作答方向和思路,然后又用三天的时间写出了三篇策问。 一天构思,三天书写,每一篇策问文章皆在五千字左右。 书写完之后,黎池拿起来细细研读过一遍,才终于觉得没像乡试一样留下遗憾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