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时代_第一百七十二章 得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二章 得失 (第4/7页)

三六九等。

    最俗咖的,只会围着大导大片溜须拍马,抢着分汤;而真正有眼光的,并非是看奖买片,他们注重的还属电影本身,分析它的市场潜力,然后低调吃rou。

    比如《小武》,首映的第二天,便有家法国公司来谈。那会只是反响好,还没有得奖,可人家就觉得不错,相中了。

    再比如《站台》,资金主要来自法国,日本,还有意大利的少部分。这几个地区有比较强大的艺术电影市场。根本不愁发行。

    具体像日本,市川所属的t-mark公司,把国内国外的渠道做得很成熟了。来威尼斯之前,他们已经预卖掉了《站台》的版权,包括一家电视台,以及一家出版公司,商业上非常成功。

    所以市川的心态极其轻松,跟贾璋柯相同,是抱着某种雄心来参展的,不为钱。而是为了让电影节知道,有《站台》这么一部新的,创造性的作品出现了。

    褚青听到最后,干脆借了个小本子,拿笔记着。

    他讲的东西,是在电影的全部运作流程中最高级别的那种,属于另一层次的领域,直接面对市场。

    算是听明白了吧,自己归纳归纳。也鼓捣出三点结论。

    第一,电影终究靠质量取胜,不能取巧。

    第二,专业的发行公司。应该在影片制作初期就介入其中,帮忙策划宣传。对一部完成的电影,它参加哪些电影节,如何去参加。都是有相应策略的。

    大部分成功的电影,背后皆有一个专业的团队支撑着。那些跑单帮的,拎着部16mm的片子去镀金。然后妄想着被人疯狂跪舔……咱不能说没有,可大多时候,纯属扯蛋。

    第三,如果对你的作品有信心,那绝对不能干等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