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时代_第二百零九章 其实我是个演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九章 其实我是个演员 (第1/7页)

    香港电影的历史,若从七十年代起算,真正能称得上变革性的人物,也就那么几个。

    包括许冠文的社会喜剧片,程龙的谐趣功夫片,林正英的灵幻僵尸片,徐老怪的新武侠片,周星星的无厘头片,墨镜王的装逼片。如果深究的话,或许还要加上桂治洪、牟敦芾那一票邪典狂人,但分量很low,不必细言。

    至于吴宇森的古典英雄片,王胖子的赌片和屎尿屁,刘维强的街头黑*帮片之类,虽然经常能占据年度票房前几名,但按电影类型来看,只能说精彩有余,革新不足。

    再有谭家明、林岭东那波新浪潮导演,倒是开创了一番局面,可惜几经折腾,还是淹没在了商业片的浮躁里。甚至到最后,仅剩下许鞍华独自坚守。

    当然了,这是九六年之前的情况,九六年之后,江湖又不同,因为有了银河映像。

    你可以说徐老怪的想象力最为天马行空,可若论风格浓烈,最具原创性和本土性的香港电影,无疑是银河出品。

    以老杜和韦祖为核心,带着游达志、游乃海、欧健儿、罗勇昌、司徒锦源这挂独一无二的制作兵团,填充了贫仄近十五年的港片市场。

    尤其是九六年至九九年,《一个字头的诞生》《暗花*一*本*读*小说》《两个只能活一个》《非常突然》《枪火》……这段时期的银河简直见谁灭谁,才华四溢,颠倒众生。

    可惜,自2000年开始,老杜携团队加入向骅强的中国星,彻底宣告了商业时代的来临,更有得力臂膀游达志,因理念分歧而出走新加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