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6、日本参战 (第1/4页)
北京方面自从1934年奥匈皇帝访华后,即开始了大规模的重整军备和兵工厂搬迁工作,江南制造局和金陵兵工厂内迁至重庆,德县兵工厂迁至包头,福州马尾造船厂和海军兵工厂迁往广东的钦州湾。同时,国内的陆军包括地方的省军开始重新整编,由蒋方震主持的军训部主持军队的整编和兵备人员的训练。 限于财政,北洋政府的军队规模要比另一个时空中南京政府时期要小得多,由于没有内战,各省的军阀势力被压制,中央陆军一直保持在不到50个师的规模。为了加强中央的管理,国内被划分为华北、东北、西北、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七大战区,国内的势力开始了新一轮的调整和分配。 在民国政坛不倒翁似的阎百川终于修成正果,成为华北战区总司令,西北战区总司令由段系的吴光新担任,华南战区由桂系的马晓军任总司令,黎系的蒋雁行任东北战区总司令。西南战区经过一番争夺,段系最终占得上风,由段系大将靳云鹏出任战区总司令。华东战区最终被直系获得,由陈光远出任总司令。华中战区黎系与直系争夺激烈,最终直系的吴佩孚凭借着北洋的身份成为战区总司令。 与另一个时空抗战时的兵力部署正好相反,由于首都在北京,华北和东北方面重兵云集,但华东及华南的兵力却相对薄弱。 自从1934年开始,国内的五大兵工厂——林县、太原、包头、汉阳和四川兵工厂就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履行,其中汉阳兵工厂每月能够生产10000支步枪和300门火炮,林县兵工厂主要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