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之乡土懒人_第一百二十四章 祭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四章 祭神 (第3/4页)

价的。人们对神灵的归顺,可以跪拜叩头,可以焚香燃纸,但对神灵来说最实惠的祭祀方式还是献上祭品。

    在古人看来人有七情六欲,神灵也是如此。人们既然对神灵有所祈求,理应舍得拿出自己最好的东西祭献,以博得神灵的欢心。

    但人的喜好不一,不同的神灵也各有自己的口味,所以祭品多种多样。主要还是rou食为主。

    毕竟在古人眼里,在诸多食物中,又以rou食为最。在原始采集和狩猎时代,rou食是人们拼着性命猎来的。当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起来时,rou食仍极为宝贵。

    古代孟子构想的理想生活,就以70岁能吃上rou为重要标准,弟子拜师的礼物也不过是两束rou干,可见rou食的难得。

    正因为如此,rou食成为献给神灵的主要祭品。古代用于祭祀的rou食动物叫“牺牲”,指马、牛、羊、鸡、犬、豕等牲畜,后世称“六畜”,六畜中最常用的是牛羊豕三牲,鱼兔野味也可以用于祭祀,但不属“牺牲”之列。

    作为祭品的食物除“牺牲”外,还有粮食五谷,称“粢盛”。鲜嫩的果品蔬菜在民间祭祀中也是常用的祭品佛教传入华夏后,“斋祭”中果品更丰,另外,酒也是祭祀神灵的常用祭品。

    至于祭祀的由来,据传在遥远的远古时代,人类的先祖们斩荆披蕀,跋山涉水,开拓土地,安置社稷,在饱经风吹雨打,雷轰电击之余,内心里油然生出对大自然的敬畏,便相信天地日月的山川万物者各有各的神祇。

    后来有了宗教思想,这种神道观念也变的更具体、更实际,华夏人的胸襟其实是很宽阔的。

    总认为,神既然为保护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