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3章 倭患 (第2/8页)
似一道分界线,一边是君,另一边则是臣,这道线看不见也摸不着,却永远无法跨越。 朱祁镇嫡长子的地位决定了他天生就要当皇帝,即便在宣宗皇帝驾崩时,身为太子的朱祁镇只有八岁,朝中大臣以国赖长君之名义,讨论是否应该迎接襄王入京登基的时候,从来没有人考虑过朱祁钰。 太子本就是第一顺位继承人,只是年纪太小,北元势力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南下,因此,大家才会提议由襄王继位。 襄王年长,曾有两次监国经验,在群臣之中的口碑很好,治国理政没有问题,可是,从继承人的角度出发,他不够名正言顺。 至于郕王朱祁钰……抱歉,根本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最大的原因并非他比太子朱祁镇小了一岁,而是……他是庶出。 朱祁钰的母亲吴贤妃,原来汉王朱高煦府上的一名奴婢,当初汉王造反,朱瞻基御驾亲征,打完仗之后来了兴致,看到此女有几分姿色,一时没把持住,就把人给睡了,后来便赦免了她的罪行,回京城之后,甚至都将人没带进皇宫,而是安置在太监陈符的家中。 宣德三年,吴氏诞下朱祁钰,可是,母子仍然长期隐居于宫外。 由此可见,无论是朱瞻基自己,还是朝中大臣们,对朱祁钰的存在丝毫没有任何的认同感。 直至宣德十年,朱瞻基病重,想起自己在宫外还有個儿子,便派人将吴氏母子召进宫,这时候才正式承认了她们,并托付自己的母亲张太后善待吴氏母子。 由于朱祁钰长期居住在宫外,并且缺少父亲的陪伴,使得他从小的性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