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77 (第2/4页)
每次战斗都要做到一个敌人也不放走,以尽可能少的损失消灭尽可能多的日军,才是正确的选择。”,胡琏毫不畏惧地辩驳道。 第八十八章 劝 说(二更求票) 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胡琏继续阐述道,“围三缺一至少有三个好处,一是敌人有了突围逃生的机会就不会与我军死拼,咱们的伤亡自然会大大减少;二是围攻敌军时,敌人一直在野战工事中坚守,我军炮火再猛,也未必就能炸死多少人,而一旦敌人离开阵地没了保护,我军炮击的效果就会增加至少数倍;三是敌军死守时由于建制整齐,有军官看着日军士兵基本上不敢投降,即使个别投降也会被军官马上击毙,而日军突围后再遭到我军炮火重创,编制必被打乱,甚至会有不少日军掉队,咱们抓俘虏就容易多了。” “可是不能全歼的话,敌军逃回去的可都是老兵啊!”,胡卫东蹙眉道。 “但为了全歼,我军却要牺牲多少老兵?”,胡琏毫不退让地反驳道,“而且敌人逃回去的是战败的老兵,而我军牺牲的,可是战胜的老兵啊!” “这么说似乎也有道理,可是若能成建制地歼灭敌军,日寇就算重建部队,没了这些老兵作为骨干,战斗力也是上不来的。”,胡卫东坚持道。 “主席说过,抗日战争将是一场持久战,而在持久战中,成建制地消灭(此处的消灭不包括击伤)1万敌人,与在击溃战中消灭1万敌人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即便一支敌军被成建制地歼灭,敌人也完全可以从别的部队抽调老兵作为重建部队的骨干。而且据说日军有个传统,他们每个师团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