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出笼记 第304节 (第4/7页)
法性来自于上层贵族的一层层应允,这才是标准的“封建”。 如果对比主世界: 艾格土地情况类似于战国前的情况,只有有爵位才允许有采邑。 没有爵位,开荒也是不合法的。而有爵位的人,哪怕土地是撂荒,用来打猎,也是贵族的自由。所以战国诸国变法后国力突然大增。这是在贵族对土地利用率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制度开放耕田者积极性,增加生产力。 欧洲是从封建情况下进入了工业生产力时代,贵族通过购买机械具备开垦大量荒地的能力。自由民仍然是没有土地,进入城市后聚集成了“市民”阶层。至于留在乡下的,跟在有爵位的大人身后喊着老爷的,其实是农奴。 在社会人文上,东方文明比西方文明要早熟。东方经验不能套用西方。 …… 奥法位面大部分世界(星球)都是这种封建制度,底层就是没有自由的农奴。只是在相对文明的国度中,贵族们会以随意打杀农奴为耻。哦,不过饶是如此,“领主对领地少女合法初夜权”的情况也总被视为正常。 现在工业区域下派了寒门出生的执政官,同时导入资本色彩的劳务公司的势力,就在和这些地方领主们抢夺对民众的控制权。 …… 西方文化下文明,能说出“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华夏的百姓在好年景时,想的是:山高皇帝远,弄一亩三分田来种。在大灾大旱时,念叨:皇帝老儿无道。振臂一呼,揭竿而起。能招呼十里八乡同样被“人丁税”刮的肋骨凸起的刁民们“宁有种乎”。 所以西方在近古时代同样没有“乱离人、不如太平犬”这样的文化感受。 因此如果用东方式思维,来决断偏西式的奥法世界人口,会水土不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