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笼记_出笼记 第6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出笼记 第67节 (第7/9页)

二十世纪,教条学者在研究完西方后,认为由于东方没有西方的小市民阶层,所以东方没有自行进入资本主义的可能。然后直接给出结论:“东方没有历史条件独立进入工业化”。

    这样的结论获得方式,就如同找不到大河的源头,然后就指着这条大河说:“你没有汇入大海的可能。”

    那么不妨回到问题的原点。

    工业化需要什么?一个有足够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的群体。——欧陆恰好有小市民阶层可以完成。这是西方的标准答案,却不是唯一答案。

    而东方社会结构中市井商徒不够格,那就不能找别的吗?教条不成功后,来个彻底否定,这是不客观。

    神州,卫铿已经锁定了一个群体。这个群体有动员力暴增的可能,可以承担历史使命。

    ……

    按照西方城邦文艺复新生产进步时演化出了脱离农业通过手工业生活的聚群。

    东方生产力发展时也出现了类似阶层的演化,短工,长工。

    短工是小门小户请来应付农忙的,而长工则是当地的大地主供养起来,农忙的时候处理农活,平时的时候用来抢水源抢资源。

    如果抛开欧洲骑士领主们被宗教赋予的带有逼格的神圣性,东方那些在县乡的大门大户也就是这个阶层。

    只不过东方农业长期要比西方先进,发展的上限要比西方农业要高那么一节。这高出来的那么一节,造成了人文上天差地别。

    西方早期从农业上溢出的人口,变成了市民。而在东方早期从农业溢出人口?仍然能依附乡土!——得让这部分人口聚群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