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启明(大明世祖)_第114章甲申之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4章甲申之乱 (第3/8页)

他向来反对“南迁”,示意兵科给事中光时亨。

    光时亨明白,忙厉声道:“陛下,臣请杀李明睿。

    不杀李明睿,不足以安定民心;不杀李明睿,何以治天下!”

    说白了,光时亨强烈要求效仿于谦,守卫京城。

    于是,南迁之意,就此罢了。

    朝廷上下,人心尽南向。

    三月十六日,消息传来,李自成兵临居庸关,并且拿下皇陵所在的昌平。

    于是,廷议再次召开,参加廷议的,还有昌平守陵太监杜勋。

    他被李自成派来谈条件。

    面对众臣与皇帝,杜勋颤抖匍匐,哆嗦道:

    “李贼言语三件事,一乃割据西北为王,二为军饷百万犒军,最后愿朝廷剿贼,御虏,听调而不听宣……”

    听完,崇祯眼皮抽搐了些许,疲惫的双眸望着诸臣。

    说实在的,这条件还算可以,西北早就没了,贫瘠不堪,钱财什么的也无所谓。

    但,若是应下,朕岂不就是宋徽宗了?

    良久,他才开口道:

    “诸位卿家以为如何?”

    面对崇祯的询问,大臣们默不作声。

    这又是找替罪羊啊!

    崇祯皇帝一贯做法,大家太熟悉了。

    每每遇到重大事件,皇帝总是把大臣推到幕前唱戏。

    戏唱好了,便可以归功于自己的“天聪圣明、沉机独断”;万一戏唱砸了,他便翻脸无情,将奉命行事的大臣一巴掌打下去,甚至不惜杀人灭口。

    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啊。

    崇祯十五年,皇帝秘密派遣兵部尚书陈新甲与清军商量合议之事。

    不料,此事泄密,朝廷内外一片哗然。

    崇祯恼羞成怒,不顾大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