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三章功勋之赏 (第1/4页)
正所谓文左武右。 文官以赵舒等五人为首,勋贵则以几位亲王为首,站成两排,显得颇为整齐。 皇帝话音刚落,文官们还好,武官们立马就呼吸急促起来。 关系到后世子孙的荣华富贵,谁也淡定不了。 朱谊汐挥了挥手,一旁的羊乐,马上拿出黄绸。 此物一出,瞬间整个大殿明亮了许多。 无数双眼睛,若有若无的盯着。 这是荣华,这是命运,这是奖赏,更是让人舍身忘死良药。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崇祯末年,建奴为官,贼寇横行,朕以布衣效太祖皇帝,提兵以抚万民,今历经四载,天命垂怜,身为皇帝……” “三人成群,众木为林,今以册封功勋,以作表彰……” “自古以来,功臣不能无有名号,今以中兴辅国功臣——” 所谓的功臣号,在唐时就渐渐形成传统,比如唐代宗时赐“宝应功臣”。唐德宗因乱逃往凤翔,赐扈从禁军官兵“奉天定难元从功臣”之号。 到了明朝,则是太祖朱元璋册封的“开国辅运”功臣,永乐的“奉天靖难”功臣。 其他功臣则称“奉天翊运”;承袭父祖爵者,则授“钦承父(祖)业”。 文官再加点推诚,武官加宣力等。 而“中兴辅国”,则是朱谊汐时代的功臣号,能够很好的区分勋贵。 同时,也是对功勋阶级进行分化,如靖难功臣和开国功臣,一般聊不来,分居为南京跟北京。 功臣号说完后,就是正菜了。 “军政司赵舒,辅佐军政……功勋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