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 开战 (第1/5页)
第二轮导弹打击,主要攻击了横滨港的基础设施。 在这轮打击中,美军在军事技术上的优势体现了出来,即弹药智能化。 早在半个世纪前,美军就着手研究弹药智能化,以提高弹药的打击效率,取得了一些成就。只是到了一零年代,随着无人机兴起,美军转变了研究方向,把提高无人机的智能化水平当做重点。可惜的是,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随着中国军队大规模使用电磁武器,无人机迅速边缘化。在此之后,再也没人提出用无人战斗机取代有人战斗机,因此美国在军事智能化领域的研究也暂时终止。 直到中日战争之后,智能化才再次引起美国海军重视。 当时,美国海军认识到,在高强度的海空作战中,只有提高弹药的打击效率,才能有效提高部队的作战能力,而以往所坚持的发展模式,即提高弹药的投送能力已经无法有效突破现有的防御手段了。 要想提高弹药的打击效率,就得解决智能化问题,即让弹药具备一定智能,能够主动识别与攻击重要目标、选择最合适的突防路线、在弹药间进行信息交换、应对防御系统构成的威胁等等。 当然,这绝对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 要知道,到二零五零年,世界上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的智能水准还达不到蟑螂神经系统的万分之一。按照一些科学家预测,就算量子计算机能够研制成功,其智能化程度也只相当于昆虫的水准。 说得简单一些,智能化水平与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没有直接关系。 从原理上讲,电子计算机的运算过程是二维的,而生物的神经系统是三维的,而这种维度上的差别根本无法由数量与运行速度解决,只有开发全新的计算机系统,才有可能在智能化程度上取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