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空霸主 (第1/6页)
虽然牧浩洋高度重视大型电动运输机项目,但是在空军的装备项目中,排第一位的是战术战斗机,其次是战略轰炸机,然后才是大型运输机。在二零四五年初,也就是第二次印度洋战争爆发后不久,空军就提出了“第六代战斗机”项目,斥资一百二十亿元,向国内厂商招标。 在很多人看来,空军有点cao之过急了。 要知道,j-31/j-33项目在二零四四年才结束,而且沈飞制造的这种战斗机在总体性能上优于j-30/j-32,达到了五代半的水准,能够保证中国空军与中国海军在未来十年之内拥有技术优势。 问题是,在二零四四年的时候,美国就启动了第六代战斗机项目。 当时,美军的主力战斗机是f-44,而且其舰载型也已获得海军订单,预计总产量将超过三千架(包括外销型)。可问题是,在第五次中东战争、以及第二次印度洋战争中,f-44的表现并不突出,在某些方面还不如j-30/j-32,交战结果也是如此,f-44在空战中取胜的概率并不大。 也就是说,美军更加迫切的需要新式战斗机。 既然美军有了,中国空军也就不能落后。要知道,j-31/j-33再先进,也只算得上是五代半战斗机,只对第五代战斗机有性能优势,根本不是第六代战斗机的对手,也不可能取代第六代战斗机。 如果让美军先搞出来,中国空军的处境将非常险恶。 当然,到这个时候,再以代来划分战斗机,已经不那么科学了。 战斗机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