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长歌_二百七十八 革新之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二百七十八 革新之臣 (第1/5页)

    姬胡闻言动容:“枉孤生于镐京,却对此一无所知。卿本中原人士,却对王畿风土有如此深彻了解,岂非天意哉?”

    “只需用心,此事不足为奇。”荣夷第一次在少年天子面前显示出了身为名士的洒脱与不羁:“夷十数年游走天下,洞察民生而知其利害关节,入镐京之前,亦有大半年奔走于渭水泾水之间。否则,何敢接下王城侍讲之职,卖弄于君王之侧?”

    姬胡哈哈大笑:“先生真乃名士本色是也!”

    荣夷深深一躬:“不过大王既说到扫碱一事,臣也有个不太成熟的想法,不知大王肯听否?”

    “但讲无妨。”

    “东海之滨的齐国,百余年来尽享鱼盐之利,庶民皆煮海为盐,天下盐硝半出东海。齐借以山海之便,坐享通商之利,富国强兵,渐成大国。既然我渭北亦出卤碱,产量虽不足以和齐国相比,但好歹也可供一方不是?若是王室能将渭北盐硝统收统销,积年累月,亦是一份不小的收益呀!”

    其实自从看了荣夷上书之后,姬胡是日夜思索,如果真的改革官俸,那么这笔巨额的开支从哪里来凑?荣夷的建议给他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可最初的兴奋过后,他又有些犹疑起来:“这------会不会夺了渭北庶民的生计,他们生活在如此的恶地,谋生本就艰难,若是再把扫碱这条路给断了,孤怕会激起民变的。”

    “我王如此体恤民情,实乃我大周万民之福。”荣夷微笑着一拱手:“臣所说的统购,乃是朝廷设立专门机构来从庶民手中统购,这样无论荒年丰年,扫碱之民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再由这个专门机构进行加工,以保证盐碱的品质,再销往丰镐两京,甚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