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重造大顺天_第243章 京营积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3章 京营积弊 (第3/4页)

,而这几万边军就又被称之为‘外四家’,原来的十二团营被称之为‘老家’,层层叠叠下来算是完成了京营从原来以卫所为单位到以营为单位的转变。

    若是继续保持这样的制度,或许大明朝京营还能有一定的战斗力,可是到了嘉靖年间后,这位时刻以祖制为先的道君皇帝便再一次开历史倒车,将好不容易确定的团营及两官厅全部废除,重新设置了三大营旧制,而京营这一制度便延续到了崇祯年间。

    当崇祯继位之时,京营基本上已经成了一个空壳子,原本账上十几万人的京营已经被吃空饷吃到了只剩下一万七千人,且战斗力奇差无比,压根就不能用了。

    当时的崇祯还满怀壮志,他任命李邦华担任兵部尚书,并且负责整顿京营一事。

    在这件事上,李邦华的确不负崇祯所托,他早已经对京营的乱象十分不满,心中自有良谋,便针对当时京营的弊端提出了改变cao练方法、慎重选择将吏、改造战车、精制火药、集中武器、责成防官、节约金钱、酌情兑马、演习大炮等九大良策,无一不切中京营大弊。

    但问题很快就来了,京营向来是大明勋贵们的自留地,他们在京营的关系人脉甚至能追溯到上百年前,自然也会好好利用京营这口大锅给自己捞饭吃。

    具体怎么捞呢?

    很简单,家里如果缺乏奴仆仆役,那就将京营的兵丁征调过来给他们自己家里干活,然后京营里不是还能发饷银吗?那就安排自家的仆人什么都不用做,就能理所当然的去领这一份厚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