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43章 京营积弊 (第1/4页)
作为大明朝理论上的最强军,京营自然早已不复开国之初的健锐,在这二百多年的历史长河里,京营也算是经历了起起伏伏的许多波折。 早在洪武朝时,京军自然不在燕京,而是在当时的金陵,主要分为两支力量,其中一支是拱卫京畿的机动军队,负责京城的主要防卫力量,另一支则是亲军,被称为侍卫上直军,属于皇帝的侍卫亲军和皇城的守卫军,与汉初的南北两军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最初的京营规模极为宏大,共分为四十八卫,大概二十万人之多,由后来的五军都督府统帅。当时的京营作为大明朝一等一的精锐力量,自然也是极为得到看重,兵权也由此分散开来。 等到靖难之后,朱棣迁都燕京,原来的京营自然也发生了变化,主力由朱棣的靖难军,再加上一部分南京的京营组成,由于当时蒙元还未彻底被消灭,而燕京地处北地边陲,防卫压力也非常大,京营的规模便增加到了七十二卫,一共有三十多万人,再加上当时上畿内八府也各自有卫所兵,使得整个京畿兵力达到了六十万人,再加上京师附近的中都、大宁、山东、河南各都司所属卫所军也会进京cao练,又被称之为班军,总兵力便达到了七十万人左右。 当时间来到正统十八年时,土木之变爆发,京营几乎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随征的五十万大军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京营,他们全军覆没后,各地赴京勤王军加上原来的京营组成了新的官军京营,总兵力达到了四十三万人。 于谦在经历了这一场战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