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重造大顺天_第237章 损有余而补不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7章 损有余而补不足 (第3/4页)

后,自然再无人敢有反对意见了。

    当然,他们对于立宪这件事没有了反对意见,可不代表他们不会在宪法的内容里面做文章,毕竟根据李晟所言,这一次的革新宪法所有内容都将会经过投票决定出来,如果对其中的任何事项有疑问,都可以当面说出来。

    而接下来,李晟推动的第一项宪法便是,全民普税制度,不分任何身份地位,亦不分男女老幼,所有人都具有纳税的义务,而在税法的制定上,李晟也并没有一味实施低税率,而是根据现实情况,制定出了相对符合目前现阶段情况的田税,即比明朝的正税略微高一点,但是将丁银则折合进了田税里面,算是完成了摊丁入亩的过程。

    当众人听到以后丁银都折合进了田税之后,他们便开始各自思忖起了利弊,对于普通小民而言,这一条自然是极好,因为他们拥有的田地少,但是人口却是实打实的,过去为了避免交口赋,都是自愿委身为奴,或者是通过投寄的方式将田地寄托大户名下。

    如今倘若实现摊丁入亩政策后,他们的实际负担要比过去至少轻松了七成以上,这可是一个了不得的成绩。

    而对于华督府而言,过去想要征收丁银实际上也很困难,很容易出现隐匿人口的现象,如今将丁银折合进了田赋里面,隐匿人口也就没有必要,而土地根本隐藏不了,只要定期进行登记和核查,也就不会出现逃税的现象,导致实际的赋税是出于大幅度增加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