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重造大顺天_第135章 关宁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5章 关宁军 (第3/4页)

手道:“卑职一定严格遵守大人的指示去办,绝不敢有丝毫松懈。”

    洪承畴十分满意地点了点头,如今汇聚在宁远的八大总兵,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可是最让洪承畴放心却是这个吴三桂,因为此人办事谨慎,且颇有章法谋略,再考虑到对方的出身,将来恐怕又是一个名将的苗子,于是对其也是百般拉拢。

    除却吴三桂本人能力之外,洪承畴最看重的也是吴三桂的身后关宁军背景。

    所谓的关宁军,顾名思义便是指大明驻扎在辽西走廊的军队,以山海关和宁远为主要驻地,最北可达锦州,其早年源于蓟辽督师孙承宗所创的‘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战略方针,并调集各镇援兵予以补充、重编得来的一支明军精锐。

    后来经过了袁崇焕对宁远战略改变后,他以宁远为前进基地,在锦右地区开始往前修城的出击策略,也使得关宁军迅速变成了大明目前军费最高、人数最多、号称战斗力最强的边军,每年吞吃大明六七百万两白银的军饷。

    当然,在大量资源的灌注下,不可否认的是,关宁军也成为了目前大明仅剩下为数不多的精锐,也曾经取得过宁远大捷以及宁锦大捷,颇受朝廷的看重,因此也使得洪承畴十分重视此时的关宁军。

    但是有一个问题,当年孙承宗的‘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战略不可谓无效,可是也催生了许多辽西本土派,把持了关宁军的军权,几乎达到了油泼不进针插不入的地步,其中主要构成便是以祖家为首。

    祖家属于辽西望族,像祖大寿的爷爷祖仁在万历朝便是镇守宁远的援剿总兵官,也是当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