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92 (第2/4页)
言,国库是天下所有,并非皇帝私产,是为支度国用,不是为满足帝王私欲而设;而内库则相反,内库纯粹是帝王私库,供帝王使用,基本与国用无关。 那国库与内库的收入来源又各是什么呢?如今国库收入以两税为主,而内库收入则以进奉为主。这两个完全不同的财政收支系统,都有各自收入来源,按说不会有太大冲突,但事实上,却无处不争利。 早 在很多年前,就有兴利之臣入相,为争夺内库利权,不惜改革赋税制度,推行两税法重新确定天下赋税收支,此后非法赋敛、急备供军、折估、宣索、进奉之类者, 皆并入两税。因此这些原归于内库的收入也就都哗啦啦收回了国库。然而内库也不会干等着喝西北风,于是又弄出一系列新的敛财名目来,继续问底下要钱。 如此反反复复,你争我夺,无有尽头。 内廷与外朝的矛盾,最集中体现的也就在此——财利。财利相争贯穿始终,且双方都无法拍着胸脯说“看,财权都被我握在手里了”,哪怕一时占了优势,也要时时提防。 如今的形势对度支来说是极不利的,许稷曾在制科对策中陈述过一二,主要集中在进奉制度这一块。国家的财收相对来说是固定的,问题总是出在分配上,以进奉名义交上来如今都要进内库,进奉多,国库的收入必然就会减少。 以盐利为例,盐乃国家专营,其中利润颇高,每年度支对盐利都有征收定额,但年年都征不到一半,为何? 因盐利收入多用来进奉行贿,正额盐利却计以虚估。进奉入内库,行贿入宦官和某些使臣之囊,那么入得国库的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