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九章:剑有双刃,事有利弊 (第1/8页)
“削藩!” “以正德帝之脾性,其必然会借助此番漠北失利一事。” “于暗中行那削藩之举。” 燕王府承运殿偏殿书房内。 许奕端坐于太师椅之上,眉头微皱地低声喃喃道。 其之所以敢这般确定,并不单单是基于其对正德帝的研究与了解。 更基于史书中历代当权者面对类似事件时的处理态度。 无任何一位当权者,能够容忍中枢朝廷不断衰弱而边藩诸王却不断壮大的局面。 若是以此为出发点去思考的话,便不难猜测出漠北失利后正德帝极有可能会有的一系列动作。 首先有一点可以十分明确。 那便是自正德十五年最后一场漠北决战过后。 边关诸王与中枢朝廷同时进入了休养生息之中。 自进入休养生息之后,大周几乎每隔两三年便会有一次大的天灾人祸。 最近两次如前年的山东大水。 史官对其记载为:‘河水溢于平原,大饥、人相食。’ 如去年的关中大旱。 史官对其记载为:‘关中赤地千里有余,大饥、人相食。’ 而每一次大型天灾的发生,都意味着国库的极剧消耗。 反观大周边王则无此忧。 无他。 边王于封地内只有食万邑的税收,而无封地内的民生管辖之权。 当年太祖皇帝开国立藩时定下的这条规矩看似极大地限制了边王的权利。 但莫要忘了,凡事都有两面性。 边王无封地内的民生管辖之权,自然便无需对封地内的民生所负责。 无论封地内是大旱也好还是突发大水也罢,种种后果皆由中枢朝廷负责,与边王无关。 也正因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