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二十二章 一会成名(1 ) (第3/6页)
,晚上可以延长一两个小时,尽量满足大家的需求。” 几百人的国际会议,说起来似乎很有规矩,实际也是同好会的模式,时间卡的并不严。 委员同意道:“我去写一个通知,就说今天的时间混乱,让这个时间段的学者可以自由申请暂停做报告,移到晚上六点如何。” “自由选择吗?也好,如果没有人听报告的话,做报告的学者应该会愿意换一个时间段的。” 委员再次离开会议厅,而他的位置也被人迅速占领了。受邀参会的学者才不在乎你是什么委员或者主席呢。在场的学者,甚至有一半人根本认不出谁是主席。 “我们开始吧。”在耽搁了将近一个小时以后,杨锐拿起了演讲稿,直截了当的用英语道:“感谢大家的光临,我要做的报告主题是通过诱变基因,分析钾通道的分子机理,现在,我重点阐述诱变基因的部分……” 200多个座位,实际上装了有300人的会议厅,很快安静了下来。 满头白发的热心老头儿查加夫环视四周,啧啧两声,紧接着向后仰了仰,换了个舒服的坐姿。 杨锐的语速很慢,内容也基本在论文集的框架内。 这是给大家充裕的时间理解论文的内容。杨锐实验室拼死拼活几个月做出来的成绩,多多少少也是需要一些智力和时间的。 唯一需要杨锐额外讲解的,是新增的图形和数据。 论文中不适合添加太多的元素,黄茂在撰写过程中,总共也只放了8篇图形和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