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三十六章 顺路 (第1/4页)
在获取科研经费比做科研还要难的年代里,每名学者都知道讲一个好故事的重要性。 当然,大多数学者是没有机会讲故事的,公众只对数一数二的科研成果的故事有兴趣,做不到行业顶尖的学者,讲故事的能力再好,也是白费。 而要做到行业顶尖,又要会讲故事,这样的要求就比较高了。 就生物圈子来说,所谓世界一流的学者,或许就是几百上千人,而所谓世界顶尖的学者,能够做出世界级贡献的学者,恐怕就只有几十人了,这些人,还包括曾经做出了贡献,现在渐渐远离科研一线的学者们。 如此少的数量,导致会做科研的学者,不一定会讲故事,而会讲故事的学者不一定会做科研。 曾经的PCR的作者穆里斯算是一个擅长讲故事的学者,他是典型的反传统精英,大学期间自制精神麻醉剂,甚至开发新型的药物供自己吸食,博士毕业以后又多次跳槽,最终进入了私营部门,完成PCR以后,就整天冲浪,等着各种奖项落在自己的脑袋上。 穆里斯讲故事的天赋与生俱来,他发表的第一篇《自然》论文是关于宇宙学的,据其所言,就是纯粹的幻想和瞎编,骗到了自己的第一个博士文凭。 是否幻想和瞎编,后人难以评说,但在普通人眼里,这样的学者可是太接地气了。 之后,穆里斯又将自己关于PCR的灵感,用女友、快车和盘山公路进行包装。 在80年代,西斯特公司到处宣传PCR的时期,穆里斯每次演讲都会说这些东西。 公众爱死了这种故事。 穆里斯也因此过的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