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_第 229 章 从来未有的新戏(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 229 章 从来未有的新戏(下) (第1/7页)

    要说起杂剧和南曲的区别,这不是三言两语可以道尽的,不过虽然杂剧也叫北剧,今南也多有做杂剧者,这面的区别之处原本有许多,最主要的一点是唱腔、曲调、乐器的不同,南调多是乡曲,而且因为常在村镇传唱,讲究的是错用乡音,有乡镇戏班子,会把曲本子用本地的方言重新改一押韵的词句,以此来取悦那不懂官话的观众,而北腔取材也多来自北地的民歌,风格相对更加雄健,不南调婉转多变。

    这种音乐风格的不同,又延伸格式的不同,杂剧往往是一本四折,《厢记》那样五本二十折的巨着相当的少,而南曲是用‘’来计算,一一,随作家的安排而定。数百年前,杂剧还只有旦角、末角开口唱,余一概不唱,只做宾白,不过今的南杂剧也没有这个讲究,许多杂剧也有男女轮唱,配角合唱,曲调,也兼用南北曲调,不再执于南戏只用锣鼓伴奏,也是引入杂剧的弦乐伴奏。更有甚者,临川派的《牡丹亭》,格式、曲调均灵活多变,南北兼用,一俟演立刻风靡大江南北,是此时非常流行的一种流派。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而以沈家为首的吴江戏曲,则是严格应用格律,音调中的起承转合,该用几个字便用几个字,该用什么韵便用什么韵,格式工整别有美感,南边的戏班也有许多推崇吴江戏的,二者并称一时,不过,就题材来说,南戏的题材还是局限于情情爱爱的多,许多都是说少年男女的婚姻之事,所以卓珂月受到这股风气的影响,一开始就想写一段破镜重圆的戏码,根源实在于此。

    张宗子挑个农『妇』做主角,卓珂月的压力本来就比较大,以他的阅历,实在想不有什么风月故事合适这样一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