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_第 267 章 《鸳鸯错》是中上之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 267 章 《鸳鸯错》是中上之作 (第1/8页)

    虽然在茶馆里看戏,此前是闻所未闻的事情,但既然这样当真地搭建了戏台,而且还是如此新奇的形制,这戏也演得要比墟市上的《巧耕田》精致了许多,形式上是丝毫没有将就的,只听得一段丝竹咿呀之声,将茶馆内嗡嗡谈话声暂且往下压了一压,随之茶博士开始向天井中的客人们发放黄麻纸印的揭帖。

    冯犹龙拿在手里看了一眼,上头正是这出戏的折名,不由也是暗道,“倒是预备的齐全。”又低声叫茶博士拿两份话本来,给了叶华生一份,两人一边翻看,一边打量台上的陈设。

    这揭帖,是新戏上演很要紧的东西,要说明今日唱的是什么戏里的哪一折——全本大戏这东西,别说茶馆了,就连庙会也很少唱,一般来说只有特意攒的堂会,会唱全本戏,譬如说《牡丹亭》,如今天下传唱,但全本下来要两三天才能唱完,根本就没有多少人看过全本,常唱的不过是其中的几折而已,譬如《闹学》、《游园》、《惊梦》、《寻梦》、《离魂》等等。

    这《牡丹亭》是名戏了,一般的戏迷,只要听伶人一开口,便知道今日是唱的哪一折,但对于一些新戏来说,必须要事先说明今日唱的是什么故事,哪一折,又是还要附上剧本,供观众对照着去了解故事,去听戏——台上的伶人,不论是念白还是道白,说话是和一般人不同的,而且有些地方的戏曲,是用本地土话唱的,便是再婉转,外地人去了也如同听天书一般,压根无法对应欣赏。

    《鸳鸯错》在本地茶馆,应该是演出了不少,算是一出熟戏了,只有外地来的客人要买戏本,这一段丝竹,既是乐班在调弦,也是给客人们要茶要本子,稍微翻看一下戏本的时间,能看戏的人,都是闲客,大家也不着急,不少人便拿了本子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