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461章 竞选议员 (第1/7页)
谏议在民?文天祥明白“谏议”两个字,但如何“在民”,就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了。 秦设御史大夫执掌监察职权,唐宋皆有台谏官纠劾百官,下理民情上达天听。诸如侍御史、殿中侍御史与监察御史掌纠弹朝堂内外文武百官,通称为台官;诸如谏议大夫、拾遗、补阙、正言负责规谏帝王,通称谏官,两者合称台谏。台谏官的纠劾弹奏,便称为谏议,历代帝王皆允许台谏官风闻言事,以便规谏帝王、纠劾百官的错误。 谏议在历朝历代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许最为人熟知的便是“触龙说赵太后”一事了,到宋代更是出个了大大有名的人物,便是民间传说中日断阳夜审阴的包拯包龙图。 其实真实的包拯断案并不多,身为御史期间直言谏议才是他誉满朝野的真正原因。宋仁宗时张贵妃得宠,便请皇帝封其兄张尧佐为宣徽使,仁宗皇帝下旨之后,却在朝堂上被包拯直言进谏,最终不得不收回成命,待回宫后,张贵妃上前询问兄长的任职问题,仁宗无奈的说:“宣徽使宣徽使,你只知道要张尧佐做宣徽使,却不知道包拯还在当御史!” 一名台谏官能令帝王不能随心所欲任人唯亲,御史包拯犯颜强谏连皇帝都不得不收回成命,对朝堂文武、各地官员的监督、威慑作用之大,也就可想而知了。 大汉什么都好,惟一的问题就是到现在还没有设立台谏,文天祥闻听楚风主动提起,就高兴的道:“大汉朝廷煌煌文治、赫赫武功,却始终没有台谏官规正帝王、监察百官,皇帝若有此意,那是再好不过了。不过,恕臣愚昧,历代台谏官皆选自博学笃行、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