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583章 匠心独运 (第1/11页)
金属弹壳、整体装填的定装弹,也即是二十世纪军队使用的,那种有着黄澄澄铜质弹壳的小东西,需要引伸、压缩、锻压、退火等四十多个工序、三十多种机床来完成,当年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拥有四十多台二十世纪上半页技术水平的机床,都只能复装发射过的子弹壳,不能新造子弹,显然大汉帝国的工业基础还远远没有达到制造定装弹的程度。 小小的子弹,远比发射它的枪械技术含量高,直到二十世纪后半叶,据说能自己制造枪支的国家超过一百五十个,但能制造现代军用子弹的国家,不超过三十个(印度阿三顶着湿婆大神一路泪奔:“5555~我都可以造飞机坦克原子弹了,步枪子弹还得从以色列进口……”) 所以目前只能采用分体式纸壳弹,子弹不是从后面整体塞进枪膛,而是撕开纸质弹壳之后将火药和弹丸先后从枪口灌进去。 以前使用滑膛枪的时候,枪管内壁是光滑平整的,士兵们可以很轻松的用推弹杆把球形软铅弹丸推进去,但线膛枪的枪管里一圈圈螺旋形的膛线,就把弹丸卡住了—— 要是子弹做小点方便装弹,那么弹丸和枪管之间的空隙就太大了,发射时火药泄露,威力大幅下降,并且弹丸不紧贴枪管,膛线就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子弹没有旋转,和没有膛线的滑膛枪还什么区别呢? 历史上,线膛枪出现之后,这个问题困扰了它的使用者整整两百年,可怜的线膛枪手们必须随身携带一个大木槌,用它敲击推弹杆,将弹丸砸进枪管里面去! 幸好,大汉的工业基础整体上处于工业革命前期,是基础科学、精加工、熟练技术工人和专业工程师的差距,按照后世泛滥的说法,差在那只会下金蛋的工业“母鸡”上,但楚风脑子里不缺的是后世的知识和设计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