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_第340章 稷下学宫效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0章 稷下学宫效果 (第3/4页)

刘伯温上前启奏道,“以前百姓生活艰难,赋税严重,他们为了吃饱饭只能没日没夜的干活,所以全国上下没有多少闲散之人。”

    “而现在百姓们都富裕了,赋税也减少了,闲散人士肯定会多起来。”

    “天下百姓,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生活富足过。”

    “尤其是应天府,是大明对外商贸的中心,百姓只要稍微努力点,就能赚取大量银子。甚至有些人单靠房租,就能赚取以前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钱。”

    “闲来无事之余,他们便开始享受起生活来。于是,在应天府便出现了鸟市、狗市。酒楼、乐坊、青楼等行业,空前发达。”

    “尤其是那青楼行业,整个应天府有十大青楼,秦淮河畔,花船铺满了河面。其中的女子,大多数是外国女,大家都想图个新鲜。”

    “他们每个月还会评出十大花魁,番邦女子占大半。那些番邦女子不但学会了我们的语言,甚至还会吟诗作赋。众所周知,烟花柳巷诞生才子出名的诗词,就像当年的柳三变。”

    “其他行省虽然没有应天府那样富庶,但也和以前有天壤之别。”

    “正好把应天府的闲散之人征调起来修建稷下学宫,其他行省的闲散之人,转运石材、木料,给他们事情做。”朱元璋道,“只要给他们银子,就不算是害民。”

    “当年商纣王修建鹿台,秦始皇修建长城劳民伤财。是没给百姓银子,是用鞭子抽打逼他们干活,因此咱和他们不可相提并论。”

    “皇上圣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