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九章:赢的人不凭运气 (第3/7页)
合当下四川长虹的一些经营策略,跟于老四简要阐述了一下自己购入这支股票的想法。 他说着的这些,除了四川长虹拿到国家补贴这个点之外,倒不是什么秘密。 在96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国内电视机市场的竞争已经进入到了白热化阶段。 在1995年,通过外贸渠道进口的彩电有五百多万台。在95年的秋天,政府宣布将在96年四月份把彩电的进口税从36%降低为23%。为此,诸如松下,索尼等日本公司都兴奋不已。特别是以电视机业务见长的松下,放言“不惜花费三十亿美元的公关宣传费用,也要彻底拿下中国彩电市场的绝对份额”。 为了狙击日本的进口电视在国内的巨无霸地位,作为国产电视机行业的金字塔尖,TCL和长虹都在用各自的方式攻城略地。 TCL那边,老板李东升为了抢占被日本彩电霸占的北京各大商场专柜,一家家的和商场签订保底协议,承诺每平方米柜台每月销量不低于伍万元。然后以低于日本电视机品牌三分之二的价格面向消费者售卖TCL的彩电。 用李东升在面对记者采访时说的话就是“我们平时喜欢说要走向国际市场,而如今外国兵团已经冲到我们家门口来了。国际市场就在我们家门口,此时不占更待何时?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民族工业就这样败下阵来,于外国兵团较量,TCL集团要做产业报国的敢死队,我李东升就是敢死队长!” 如果说TCL的李东升以“敢死队长”自居,那四川长虹就是妥妥的“价格屠夫”。 为了防止日本品牌对国产电视的冲击,长虹选择了在价格上刺刀见红。在92年,长虹其实和国外品牌的产品价格相差不大。一台二十九英寸的进口彩电价格差不多是一万元,长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